此书到此为止,完结!
石头致敬一直坚持看完本书的兄弟们。这是石头的第一本小说,缺点多多,感谢大家的批评指正,感谢大家的支持同鼓励。
石头会先休息一段时间,再开始码字征程!
……
安德门,吊桥缓缓降下,城门开启。
以魏国公徐弘基,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为首,阖城勋贵三十四人,五品以上官员两百六十三人陆续出城,跪地请降。
刘招孙眼望跪地之人,感慨良多。
曾几何时,他们都是高高在上之辈,有谁会拿一个参将当回事?
现如今,他却骑着高头大马,俯视众生,这些人的性命,全在他一念之间!
当然,杀人他是不敢的,不然早就打将进去,又何必拖延时日呢。
这一日,明军撤出金陵,择地整编,刘招孙提兵入城,接手城防。
城中暗探再也不必遮遮掩掩,换上大辽制服,摇身一变,为大军引路。
韩赞周,徐弘基等辈跟在刘招孙身边忙前忙后,直看的头皮发麻。
辽国安插在金陵的暗桩,竟然不下数千人!小至贩夫走卒,大至军官校尉,贫至脚夫苦力,富至绅商巨贾,什么人都有,堪称无孔不入。
擦了擦额头冷汗,徐弘基暗自庆幸,幸亏没打,不然身家性命皆无。
“敢问刘将军,少帅几时入城?”
“不急!”
刘招孙淡然道,“总要城中安定才可,此事还要有劳魏国公!”
“不敢!”
徐弘基躬身,“老朽定然尽心竭力,保南京之安宁。”
刘招孙含笑不语,哪里用得着这老货,他最大的任务就是压住降兵降将不要闹妖,待解除了武装,便再没他什么事。至于金陵治安,自然要由刘招孙来安排。
翌日,水门大开,赵大少乘船入南京!
战舰成排,绵延数里,秦淮河两岸,百姓驻足观望。
天下大变,捧臭脚的不要太多,有商贾安排舞龙舞狮,敲锣打鼓迎接辽军。
辽国重商,天下商贾咸知,不客气的说,金陵城内的商贾,十之五六都同辽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。
就说棺材铺里的棺材板,都不知有多少是通过辽国商船运入大明的。
真心也好,假意也罢,总之场面很热闹。
金陵的姐儿天下闻名,这些婆娘什么都怕,就是不怕男人。
眼见船上军兵军装整齐,昂首挺胸,目不斜视,就开始调戏,手帕如雨点般抛下。
当兵的哪里受得了这个,直被调戏的面红耳赤,一张脸如同猪肝!
“哼哼,早晚都将你们给嫁了!”
赵大少站在船头,向两岸频频挥手,一张脸始终保持着笑意。总要和善一些,好叫金陵的百姓都看看,这是一种态度!
至于刺杀捣乱什么的,赵大少不是很担心,两岸每搁几步便站立一名辽军,明里暗里又有不知多少人在警戒观察,有为大明哭丧的直接按住,有妄图动手的便直接拉到无人处就地解决。
大人物么,总有无数人为他服务,表面的光鲜总包裹着阴私龌龊。
码头登岸,赵大少骑着高头大马直入皇城。
一如既往,赵大少没有踏入南京皇宫一步,而是霸占兵部职房,拿来做自家的办公地。
“老奴韩赞周见过殿下!”
“罪臣徐弘基见过殿下!”
……
“都起来吧!”
赵大少含笑点头,示意一众金陵文武落座。
“都寻个位置坐下!站着如何商议国事?”
群臣战战兢兢,也不知新主子是个什么路数,半边屁股搭住,似坐非坐,似站非站。
“诸位,本帅有几件事需先言明。”
赵大少清了清嗓门。
“第一,朱氏驱逐蒙元,恢复汉家天下,此为功。故此,朱家陵寝需予以保护,不得践踏,不得损毁。
第二,明开国功臣也好,靖难功臣也罢,于国于族同样有功,其子孙享受荫庇也是理所当然。
而今,尔等率部归顺,于我新朝而言,同样有功。虽然前明爵位不能保存,但本帅定然上禀摄政王,论功行赏。
但有一点,尔等的土地是不是太多了?动辄上万亩,家宅数十座,这样很不好。”
看着众人慌张神色,赵大少微微一笑。